- 常金翠;
传统地方特色食品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并承载了特定的地域文化内涵。但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这包括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冲突、市场认知与品牌建设的困境、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为此,需深度挖掘地方特色的食品的文化内涵与资源潜力、优化产品设计与品质提升、创新营销推广模式与渠道拓展、强化生产保障体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地方特色食品的创新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025年15期 No.42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桂兰;
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堂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将食堂运营外包给社会餐饮单位,这使得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高校监管的重点内容。本文围绕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深入探究学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为筑牢校园饮食安全防线提供思路。
2025年15期 No.42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旭东;
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以荞面碗团的制作为例,分析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助力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025年15期 No.42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柯;
绿色食品理念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本研究聚焦于食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提升三个关键维度出发,深入探寻核心技术路径。研究构建了“绿色工艺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生命周期评价(LC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多目标协同优化的工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综合运用集成化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生物基加工技术,能有效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3%~35%,污染物排放减少,为食品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2025年15期 No.42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欣;张彬;冯丽萍;韩芸娇;
运动营养食品面向特定运动人群,根据特殊生理需求设计,与普通食品有别。本文简要阐述了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适用场景,通过分析当下市场现状,发现运动营养食品仍然面临产品同质化、消费者认知误区、标准不够细化等问题。未来应借政策东风,从创新、拓展、融合多维度破局,推动行业发展。
2025年15期 No.42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泳汐;王文滋;李欣乐;张思懿;魏子翔;
河南地区作为我国梨的重要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梨资源。然而,传统的梨产业模式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附加值较低,难以充分发挥梨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发展全产业链,从梨的种植、加工、销售到文旅融合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提升。本文深入探讨河南地区梨产业的发展现状、路径选择以及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15期 No.42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文霞;吴艳芳;丁建才;王晓阳;
分析高职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认知、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开展相关营养教育提供依据,对406名高职学生开展了有效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4.64±1.976分,得分低,食品专业高于药品专业(p<0.01)。94.3%的学生认为食品包装上标示营养标签有必要,81.8%表示存在由于食品营养标签调整购买决策的情况,但购买食品时仅50.0%的人会高频率查看食品包装信息。研究提示高职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认知低、态度积极但践行不足,专业间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多种渠道引导高职学生在选购食品时主动阅读营养标签,强化健康消费理念,并全面普及各类营养素知识,以提升整体营养健康素养。
2025年15期 No.42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灏;
近年来,甘肃省烘焙行业随消费升级快速扩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行业在人力资源上矛盾凸显,人才供需失衡、技能培训缺失、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突出,制约企业创新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亟须系统性研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本研究聚焦甘肃省烘焙行业,全面剖析其人力资源状况,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旨在为行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培培;孙菁一;张曼颖;辛丽莉;温宝莉;
本文以中国鲁菜文化为核心,探讨其文化自信与自强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文章指出,鲁菜作为中华饮食文明的重要载体,依托儒家饮食智慧与“五味调和”的哲学根基,在历史演进中构建了兼具礼仪传统与创新特质的文化体系。文化自信源于鲁菜对自身基因的坚守与对中西饮食文明的包容性吸纳,而文化自强则需通过品牌塑造、人才培养、批判性创新及全球化战略等举措,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025年15期 No.42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洁;张皓晨;
文章以云会计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在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税务合规等方面的应用方式;揭示云会计是如何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多部门协同分析等功能助力食品企业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剖析其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及人才挑战;结合中小食品企业特点,从不同层面提出提供可落地的云会计实施方案,推动中小食品企业从“被动合规”迈向“主动风控”。
2025年15期 No.42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淑华;
依据JJF1059.1-201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中替米考星残留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从影响不确定度的标准溶液配制、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等6个主要因素,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计算和合成,得出鸡肉中替米考星的扩展不确定度U=0.0112(k=2)。
2025年15期 No.42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蕾;王洪涛;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农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药残留风险,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围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质谱检测技术、活体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以及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法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控制难点,给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2025年15期 No.42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俊文;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2024年的食品抽检数据,评估当前县域市场上食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高风险因素/环节对食品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据此提出有效的针对性监管措施,以维护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2025年15期 No.42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书帆;彭子强;林涛;李干鹏;刘宏程;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精准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药用植物灯盏花中霜霉威与嘧菌酯两种高频使用农药的残留水平,并结合网络毒理学方法探讨其潜在健康风险。研究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与梯度洗脱技术,对采自云南文山、红河与普洱三地的10批灯盏花样品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显示,霜霉威与嘧菌酯检出率分别为100%与90%,个别样品残留量超过限值,存在区域性农残偏高问题。随后,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STRING等数据库,预测两种农药在人类体内可能的靶点,并构建“农药-靶点-通路”网络,识别出与谷胱甘肽代谢、MAPK通路、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的毒理通路。研究表明,本检测技术具备良好的灵敏性与适用性,网络毒理模型可有效辅助揭示农药低剂量暴露的潜在机制风险。
2025年15期 No.425 80-8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繁龙;
针对香辛料来料存在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风险,本研究以香辛料中二氧化硫的检测及去除技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原有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初步建立简便、高效、准确的香辛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白芷、白胡椒、干姜为对象,研究超声波、微波法对二氧化硫的去除效果,通过对所得产品的质量指标及感官品评结果分析2个方法对调味品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二氧化硫去除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
2025年15期 No.42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小娟;吴晨曦;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LC-MS/MS测定蔬菜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系统评估。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Accucore C_(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试验选取5种蔬菜为研究对象,对噻虫胺等7种新烟碱类农药进行分析。方法在0.005-0.2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2.5%-97.3%,相对标准偏差为2.8%-5.6%。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显示,标准溶液配制是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42.3%-48.1%),7种农药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在11.6%-15.4%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不确定度可控等特点,适用于蔬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日常监测。
2025年15期 No.42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静;张琳;张辰辰;付彤;冯凯;
偶氮甲酰胺,作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面粉增筋剂,能够促使面团更具韧性,但是其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本文以偶氮甲酰胺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小麦及其制品偶氮甲酰胺膳食暴露风险评价要点,以期对此物质风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保障大众的身体健康。
2025年15期 No.42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颖;
新烟碱类杀虫剂因水溶性强、选择性高、作用方式特别等特征已经成为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剂。由于用量大和持久性强,对粮食作物、果蔬等食品造成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建立灵敏、准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分析方法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并对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025年15期 No.425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雅茹;何嘉敏;贺琼娇;
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虽具高灵敏度,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常规检测。本文围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结合国家限量标准,构建了从样品前处理、显色反应、波长选择到数据回归的一体化检测技术流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在柠檬黄、苯甲酸钠等常见添加剂检测中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以光谱分析为核心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策略,旨在推动基层检测技术落地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2025年15期 No.425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宇瑛;
本研究从原料特性入手,在对传统熏制工艺与现代调味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中提出一系列工艺优化策略,旨在开发一款特色鲜明的熏马肉干丝辣椒酱产品。结果表明,通过分段温控熏制、真空均质混合及巴氏杀菌工艺的精准控制,开发出的熏马肉干丝辣椒酱风味独特、质构丰富。研究为特色调味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对促进传统食品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15期 No.42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鞠新美;
中式与西式面点在原料选择、配比及加工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成品的组织结构、口感特性与风味体验。本文系统分析了中西面点在主原料(如面粉种类与筋度)、辅料(糖、油脂、发酵剂等)及配比工艺方面的不同,探究了各类原料对成品口感属性(如弹性、细腻度、蓬松度等)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西面点品质优化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家麟;梁晓庆;
目的:优化火龙果果皮甜菜红素的提取工艺,为火龙果果皮分离和纯化提供基础,以促进火龙果果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应用超声提取法,分析乙醇浓度、超声处理时间与温度以及pH值四个变量在提取过程中对甜菜红素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火龙果果皮甜菜红素的提取工艺。结果:对火龙果果皮中甜菜红素提取效率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经过优化筛选,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_1 B_1 C_1 D_1,即火龙果果皮浸提液的pH值为4,乙醇浓度为40%,超声30℃下30分钟。结论: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甜菜红素的方法简单、可行,有利于火龙果副产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5年15期 No.42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丽丽;高元;
大豆基酸奶属于植物基酸奶,其蛋白质含量高且属于完全蛋白,营养方面可与牛乳酸奶媲美。然而,目前大豆酸奶因口感问题销量并不理想。为了开发口感和质地可与乳基酸奶相当的大豆酸奶,对不同发酵酸度、植物油及食用香精对大豆基酸奶质地和口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发酵终点。结果表明,加入植物油和食用香精对大豆酸奶的口感和质地产生明显的正面效应。试验研制的红枣味大豆酸奶和玫瑰紫米蔓越莓味大豆酸奶经过多方评定可达到上市标准。
2025年15期 No.425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慕尧;胡淑宝;陈瑾芬;范行军;肖新;
镉(Cd)污染是一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重点探讨了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以及植物对Cd的吸收、转运、解毒机制。未来研究需聚焦基因多效性、跨物种基因资源库的建立以及多基因互作网络的解析,以实现稻米Cd污染的精准防控。
2025年15期 No.425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佳雨;
膳食纤维作为人体必需的第七大营养素,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前景广泛。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中明;李文辰;李铭杨;毕姣姣;于达;
目的:根据GB 4789.4-2024标准,在一预包装冷冻肉制品中筛选出1株沙门氏菌,为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对在食品工厂中安全有效杀灭该沙门氏菌的方法进行试验。方法: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及耐药基因检测,同时进行酸胁迫并施加高温、低温、强酸、NaCl、消毒剂环境胁迫试验。结果:该菌株为肠炎沙门氏菌亚种SWD21,血清型为肠炎血清型鼠伤寒LT2,分子分型为ST11,对头孢噻吩和环丙沙星敏感;在pH=5.5酸胁迫后,SWD21耐酸能力显著提升,酸适应SWD21在45℃热胁迫试验中,其存活率是非酸适应SWD21的2.07倍,50℃胁迫后,存活率是非酸适应SDW21的6倍,表明酸处理极大地提高了SWD21的耐热性;同时发现4℃冷藏,高渗胁迫的酸适应SWD21菌株的存活率均高于非酸适应SWD21;对乙醇及NaClO的耐受性显著降低。结论:SWD21毒力较强,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经酸适应诱导后,出现酸适应性,同时对高温、低温、强酸、高渗胁迫产生交叉抗性;可选用NaClO同冷冻共同处理提高杀菌的效果。
2025年15期 No.425 116-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会敏;姬志林;
目的:研究楚雄市周边山林中常见野生菌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方法:通过测定所选8种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计算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析,依据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谱,对8种野生食用菌必需氨基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8种野生菌中美丽红菇营养价值最高,其他7种依次为深褐色牛肝菌、铜绿菌、青头菌、小果鸡枞菌、远东疣柄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结论:青头菌、铜绿菌具备优质蛋白质资源潜质,可作为菌种资源储备。
2025年15期 No.425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春芃;荆永楠;
牡蛎多糖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其提取工艺与方法对于开发牡蛎多糖资源、拓展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牡蛎多糖研究价值的基础上,综述了物理法、化学法、酶解法等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方法普遍存在提取效率不高、产物纯度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工艺条件优化、新型提取技术应用、分离纯化方法集成等维度提出牡蛎多糖的提取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龙建;陈家凤;谢婧;李咏梅;刘媛;
针对高职食品感官评价课程存在的思政融入碎片化、教学特色不鲜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提出“融思政、强特色、重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路径。课程构建了“知行知义、知美知味”育人主线,系统挖掘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四维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塑造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耦合。聚焦预制菜等广东产业前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四驱动”教学模式(课前铺垫-课中引入/贯穿-课后升华),依托真实案例与任务驱动强化实践能力。此外,课程构建以增值性评价为核心的“三维一体”评价体系,动态追踪学生知识、技能及素养提升。改革可显著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与产业对接能力,为高职专业课改提供范式。
2025年15期 No.425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占富;
随着小吃与焙烤市场的高速发展,面点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攀升,职业院校中西面点工艺专业亟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烹饪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聚焦当前专业教学中课程衔接断层、实践匹配脱节和能力培养失衡等痛点问题,创新提出了“三双四维”课程体系核心框架,通过构建“双证制、双岗制、双赛制”的三维联动机制和“基础、核心、拓展和研究课程”的四维协同体系,实现“课证互融、课岗互换、课赛互促”的教学模式突破。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实践验证,学生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考取率提升了45%,企业岗位适配周期缩短了2个月,为培养高技能面点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15期 No.425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左勇;郭娜;朱桂兰;
传统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存在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实践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探索把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教学当中,构建一种全方位教学架构,即“课前知识构建-课堂实践互动-课后项目延伸”,把DMAIC方法论和食品质量改进实例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知识应用能力,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为食品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璐;
面对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高校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以吕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了“产学研创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必要性,阐述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总结了实践成效,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025年15期 No.425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香玉;赵仁勇;尚盼盼;吕海晴;牛永武;
针对当前谷物化学与品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模式、丰富考核方法、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025年15期 No.425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迟海;唐洁;
食品原料学作为食品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为其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契机。通过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行业最新动态并整合资源,教学方法上采用智能导学、虚拟实验和小组协作学习,教学评价上建立多元化指标并实现实时反馈,人工智能在提高食品原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25年15期 No.425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颖;李旺;文茜;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培养模式仍面临实践能力不足、校企协同不深、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以食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基于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从课程体系优化、思政教育融合、导师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共建及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强化产教融合,优化双导师制,并建立多元动态评价机制,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满足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025年15期 No.425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丽蓉;周世玖;
在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方式已成为提升中职烹饪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引擎。本文以维也纳面包制作工艺课程为例,深入探讨3D虚拟仿真实训平台、VR虚拟现实技术、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及微课等信息化工具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其如何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工艺复杂性等难题,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与提升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实践路径,为同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范式。
2025年15期 No.425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欢;黄利华;陈烽华;关润泽;
本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实训中心评价体系构建问题,系统分析了传统评价机制在技术适配性与校企协同性方面的不足,并基于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实践需求,提出包含校企双元评价、数字画像追踪、硬件数据整合及动态改进机制的四维评价模型。通过构建区块链支持的动态证书体系与数据中台驱动的画像算法,实现职业能力认证标准与行业需求的实时联动;双导师制度可强化企业参与深度,使产业经验系统转化为教学资源;PDCA循环机制通过课程模块动态迭代,有效缩短教育供给与技术发展的响应周期。多维数据融合方法能精准识别能力短板,显著提升实训培养的岗位适应性,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施框架。
2025年15期 No.425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慧;鲍思元;苏敏;
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烹饪专业考核体系与行业智能化需求存在显著矛盾。本研究以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为例,通过问卷与企业访谈分析发现,现有考核存在重传统技能、轻智能设备、数据化能力考核的问题,校企协同不足,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路径:构建校企行三方协同机制,将智能设备操作等11项企业指标纳入考核;打造智能考核场景;建立动态反馈机制。研究为破解产教供需错配、推动职教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叶倩;
药食同源与健康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阐述药食同源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探讨药食同源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药食同源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药食同源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为今后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15期 No.425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中原;夏光华;李川;潘永贵;陈文学;
本文拟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案例式实践教学,通过在考核方式上强化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提升,为其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为高校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025年15期 No.425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申;赵瑞洁;张杨阳;
针对高职餐饮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元素碎片化、路径离散化及评价主观化问题,本研究以ADDIE-F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过程-增值-诊断”三维评价体系,形成闭环式课程思政设计路径。通过系统诊断学情特征与思政需求,建立“知识-技能-素养”三维映射矩阵,开发企业案例的立体化资源库。以面点工艺课程为实践载体,实施“双线四阶”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实践组学生思政认知水平提升21.5%,标准化操作合格率达96.5%,企业满意度提高19.3%。研究创新性提出“技艺载体-价值映射”转化机制,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可复制的实施范式。
2025年15期 No.425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河;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肩负着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准确认知与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关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内涵与重要性,分析了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进而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在动力等方面,探讨了烹饪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2025年15期 No.425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晓艳;谢卫国;朱长征;
烹饪(中式烹调)专业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技工教育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提供餐饮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烹饪(中式烹调)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以及改革成果的迭代更新等方面结合实证案例进行研究,形成了以教师企业实践为前提、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育人目标为引领,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样本。
2025年15期 No.425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艺;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课程体系融合不足、实训教学系统性欠缺、校企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构建“课程体系协同构建-实训教学三维赋能-校企双元共育-评价体系多元重构”的多元化教育模式,配套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优化、文化氛围营造等保障机制。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全过程多元评价,推动该模式实现工匠精神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为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参考。
2025年15期 No.425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宣;
为了探讨活页式教材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项教学实践实验。以某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为案例,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班采用活页式教材,对照班则使用传统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实验动手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满意度等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收集数据。结果表明,活页式教材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其灵活性和内容模块化的特点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本研究为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具体数据支持和实践参考,也为其他实践性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2025年15期 No.425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